回顾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外生产企业的开工率明显降低,以工业废料回收为主的全球废塑料回收总量明显减少,加之国际海运价格暴涨一倍,诸多不利因素对全球废塑料产业带来了打击,但是在无废城市建设及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处置的驱动之下,我国的再生塑料行业却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
一、中国再生塑料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在塑料制品工业快速发展所产生废塑料量增加、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废塑料回收量逐步增长,2019年废塑料回收量1890万吨,回收比例23.09%。未来,我国填埋场存量废塑料将开展无害化处置,可达10亿吨。不过,由于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尚未拥有专门的管理部门,造成行业内单体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在国家政策上大多是以指导性和规划性政策为主。因此,我国再生塑料行业政策体系处于逐步完善状态。
2007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发布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鼓励各行各业积攒交售再生资源;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
2015年,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对建立再生资源体系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方案。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品种。
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指出,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还强调,生态环境部停止受理和审批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申请;2020年已发放的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应当在证书载明的2020年有效期内使用,逾期自行失效。
二、中国塑料制品产量波动变化,中国废塑料供给结构发生变化
在我国塑料制品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大规模地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必然会伴随大量废弃塑料的产生。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完成产量8184.2万吨,同比增长35.5%。截止至2020年底中国塑料制品产量达到7603.2万吨,累计下降6.4%。
从各省市产量来看,2020年中国有31个省市生产塑料制品。2020年全国塑料制品产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是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安徽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山东省、重庆市;其中浙江省塑料制品产量1280.2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塑料制品产量1274.9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按区域分,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以及华中地区,其中华东地区产量占比高达47.8%,华南地区产量占比19.1%;华中地区产量占比12.9%;西南地区产量占比11%。
从行业效益情况来看,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限塑令的双重影响,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下降,营业收入随之减少。2020年全国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累计营业收入18890.1亿元,较上年减少187.4亿元,同比下降0.98%。
2020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下降,营业收入减少,但是利润总额增速保持增长趋势。在经济效益方面,2020年全国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15.2亿元,较上年增加160.7亿元,同比增长15.24%。
近年来,中国塑料制品功能都得到有效提升,塑料制品出口量稳步增加,出口形势持续乐观。2020年全国塑料制品商品出口额为852.7亿美元,较上年增加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三、中国废塑料回收量逐步增长
自2013年以来,伴随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国内废塑料回收量逐步增长,回收废塑料质量同步提高。但由于我国废塑料回收体系仍不健全,市场毛料回收仍以散户回收为主,原料供应主体依然以小家庭作坊为主,这种回收模式具有回收利用率偏低、不能保证再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等弊端,难以提升到发达国家水平。
截止到2020年,全国塑料报废量达到7410万吨,回收再利用只占30%,填埋占32%,焚烧占31%,遗弃占7%。
四、中国废塑料进口量清零
从2018年1月起,我国禁止进口生活类废塑料,2018年全年我国再生塑料进口量大幅度下滑。据海关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再生塑料进口5.18万吨,比2017年下滑99.11%。其中,再生PE进口1.27万吨,再生PS进口0.19万吨,再生PVC进口0.02万吨,再生PET进口1.36万吨,其他废碎料及下脚料进口2.34万吨。
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而废塑料进口量的清零,导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废塑料原料的供应量近几年呈大幅下降趋势,同时加上全国各地环保整顿的加剧,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再生塑料总供应量为1262.07万吨,同比下降20%。
五、中国再生塑料市场波动较大
中国从事塑料再生的企业有10000多家,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加工点随处可见,年回收处理废弃塑料600多万吨,已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并不断发展成回收加工集群化、市场交易集约化、以完全靠市场需求和价格驱动为导向的自由市场化的环保产业经济。再生塑料产业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为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受国家政策影响,自2019年中旬开始,进口废塑料已经全面消失。再加上近年来各地环保整顿的加剧,中国再生塑料市场近年来产量和价格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
六、中国再生塑料制品向高质量、多品种、高技术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废弃塑料的回收与处理、再生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塑料焚烧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气体;塑料填埋因其难以分解,会污染土壤环境。但塑料循环再生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也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并减少碳排放,所以再生塑料行业前景依旧被看好。
目前,再生塑料已在纺织、汽车、食品及饮料包装、电子等领域得到应用。全国已经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回收交易集散地和加工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浙、苏、鲁、冀、辽等地。但是,我国废旧塑料回收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上仍以物理回收为主,对例如垃圾废塑料等低残值废塑料依旧缺乏较好的环保处置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方案和成功案例。
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技术创新、产品及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废旧塑料再生制品正在向高质量、多品种、高技术方向发展。
七、废塑料绿色循环产业链正在补齐短板,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开始积极推动废塑料行业标准,废塑料业务发展开始准备步入正轨,废塑料市场齐步发力。在我国,废塑料产业仍处于爆发前期,预测到2022年,废塑料渗透率可达20%以上,未来废塑料将开启高速增长态势。
再生塑料是国家政策鼓励倡导的绿色产业,也是大量废塑料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中非常重要的领域。2020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2021年中国全面禁止进口固废,2021年国内部分地区开始严格执行“禁塑令”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限塑令”的影响下,开始注意到再生塑料的多重价值。因其价格低廉,兼具环保优势,再加上政策助推,从源头到末端,再生塑料产业链正在补齐短板,快速发展。例如,垃圾分类的实施对推动国内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便于推动国内建立和完善塑料闭环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在废塑料再生循环领域中最新的热点是化学回收法正在成为治理垃圾废塑料污染且兼顾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手段。目前全球著名的石化巨头纷纷试水、布局该产业,国内中石化集团也正在组成行业联盟推进与布局废塑料化学回收法项目,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正处在投资风口的废塑料化学回收项目将催生千亿级别产业规模的新市场,在推动塑料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未来规模化、集约化、渠道建设以及技术创新,再生塑料产业逐步园区化、产业化、规模化建设是主流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废塑料行业正在向高技术含量、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阶段技术的进步将会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需要继续深化“政产学研金用”的集成联动,牢牢把握以技术提升为抓手,坚持“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技术发展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高端化发展战略。我国再生塑料产业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生态”的产业发展方略,开发新型的生态环境材料,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废塑料资源利用水平,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废塑料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